close


 


世人長迷,處處貪著,名之為求,聖者清心解脫自在,名之為悟。悟道之人,逢苦不憂,甘心甘受都無冤訴。一切境界,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,喜風不動,冥順於道。智者一語,能令眾生,破迷啟悟,轉轉凡成聖,即心即佛,即俗即真,方便即是究竟,語言文字即是聖者心要,惟願有心人善用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◆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,而終結郤只是一聲的歎息!


◆生命的本質超越時空之外,「死」只不過是此世他生形式的改變,但生命卻不因此而消失。


◆生命有如鐘擺,在追尋與幻滅中搖盪。


◆「生命並不限於肉體,他只是我們意念的影像罷了。」肉體,恰如一口井周圍的框柱一般,它只是那充沛的地下水源中的一個出口而已。


◆生命是一口氣,快樂是一個念頭。


◆要使生命開花結果,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,經常在安逸的空氣中,反會使生命花朵的枝條,柔弱無力,一遇意外摧折,便會凋落。


◆從有限的物質中,觀內在無限的生命。


◆無論命運之手對我們是否殘酷,我們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過得最好——這就是生活的藝術。對具有理性的人而言,這是真正的財寶。


◆人間之大智,在乎洞悉本身之缺點。


◆人的價值在於他懂得善盡他的義務。


◆「心地安祥」的快樂,比世間一切財物的價值都高。


◆單純的心是一種最美的心情。


◆「親切」像美麗的花朵,可以美化我們的人生。


◆親切是一種無聲的韻律,它能讓你周遭的人產生共鳴。


◆「不親切是一種殘忍的自私,因為它不僅會阻止你擁有快樂,同時,也阻止你擁有朋友。


◆思想是一個雕刻家,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要做的人。


◆我們習慣性的思想在我們腦子裏,給予一切我們所接觸的事物,一層特別的裝飾,這是一種虛偽的思想——這將扭曲真理。由於我們習慣性的思想,所製造出來的周圍氣氛,對我們每個人都形成了某種比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更堅硬的東西,如同蝸牛隨時隨地帶著走的殼一樣。


◆如果我們不要為別人的說法和作法而忙亂,心中必會安祥得多。


◆沒有內在修養生活的人,是環境的奴隸。


◆有時我們為了小小一句話,爭得臉紅脖子粗,哭笑不得,好似語言有「生命」一般。


◆安祥的精神境界——就是以豁達淡泊、順應自然的心態,來面對人生的種種無常變化,將痛苦憂傷的情緒降伏到最低點,於每一分,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悅、滿足,內心一片安寧,沒有任何不滿、懷疑、抱怨在心頭。


◆不知事情原委,只是茫然看著的人,或不知自己站立何處的人,是可悲的。


◆以諍止諍,不得止,唯忍,能止諍,此法乃真尊貴也。


◆憤怒是盲目的,在能掌握判斷事實之前,就遮避了智慧的眼睛。


◆擲骰子的方法,只有一種是贏的,那就是把它們擲到九宵雲外去。


◆人生並不是受環境的支配,而是隨著你自己的習慣思想而擺佈。


◆人生有百分之十是看你的行為,而其餘的百分之九十,則看你如何接受。


◆假如人生對你而言並非一種大喜悅,那只因你的理性走錯了方向。


◆終生讓步,看你如何!


◆全世界的黑暗,都不足以讓一根小小的蠟燭無光。


◆最好最飽滿的稻穗,最貼近地面。


◆對失眠的人而言,夜是冗長的。對於疲倦的人,一里路都嫌遠。對無知的人來說,一生是漫長的。


◆當你心中的光消失的時候,你的去路便只有黑暗一片。


◆只有驅走心中一切自私之念時,理性之光才不會讓黑暗吞噬。


◆用你的內心深處,虛心的去學習。那麼,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導師。


◆時間是神聖的禮物,每日是小小的人生。


◆柏拉圖——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。


◆佛說——一切現象皆是我們本來的面目。


◆心容太虛,何處不是你的故鄉?


◆智者,不會坐著為他的損失垂淚,而會愉快地起立,尋找減少損失的對策。


◆無限的和善,是所有真正偉大人物,所擁有的天賦和至寶。


◆認識自身的缺點,是一個人最高智慧的表現。


◆以溫和的態度對待譭謗你的人,其實對方已被你征服。


◆能克服自己的暴怒,便能克服最強的敵人。


◆鞭子能留下傷痕,口舌能造成創傷。自古死於誹謗者,比死於刀劍者多得多。


◆你無法控制外在的環境變化,但是你可以控制對它們的反應。


◆我們不要在憤怒中回顧,在恐懼中前瞻,而要在清醒中環視。


◆假如你不能學會在困境中大笑,那麼直到你年老,都不會遇到值得大笑的事情。


◆處難處之事愈宜寬,處難忍之人愈宜厚,處至急之事愈宜緩。


◆忍耐與緘默,是對誹謗最好的回應。


◆小隙縫也能容陽光穿透,小事情也能夠顯示個人的品格。


◆性格其實是習慣的延伸。


◆沒有任何岩石,堅硬到足以經得起小水流千年的衝擊。


◆對於小事疏忽懈怠的人,他人生的船已有了破洞,若不予以修補,終必難免沉沒。


◆江海之所以成為百谷之王,接受百川之水,是因為江海善於自處低下的位置。


◆住在山上的人,比住在山下的人較早看到日出。擁有精神生活的人,比受到物質約束的人,較早看到光明的出現。


◆所謂小事,乃大事之根苗。


◆一盞燈點燃另一盞時,沒有一盞會因之減弱;當一顆心照亮了另一顆心,它會使你內在更為光明。


◆有自製能力的人——堪稱強者。


◆滿足於自己境遇的人——方稱富者。


◆從任何東西都能學習到啟示的人——就是賢者。


◆最微小的小草,也會與旁邊的花朵,分享滿杯的露珠。


◆自然界中最大的變化,是在不知不覺間進行的,是慢慢成長,而不是突然爆發的,精神的成長亦是如此。德行的改善,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完成的,人必須在經過長久的時日之後,才能看出自己的進步。


◆面對光明,陰影永遠在我們後面。


◆美是要以德行來烘托,如此,才能倍增美感與價值。


◆能保護自己的人,必懂得為他人著想,為他人著想並不吃虧,因為,唯有促使團體和諧,才能實現自我。


◆以友善的態度來應付煩惱,因為,只有這樣,你才會認清煩惱的真面目。


◆一切美的基礎在於一顆和善而樂於助人的心,這種善良的心理,使你的容貌顯示出來,就是如此美麗。


◆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,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,不要傷害了自己內在世界,這位至高的審判者。


◆美而無德,就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——虛有其表。


◆一個人的自我完成,是視個人自我奉獻的程度來決定。


◆把長處托在掌上,把短處藏在腋下,這是自欺欺人。


◆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,而在於能夠屢敗屢起。


◆悔悟——就是承認自己每個階段的罪惡與缺失。


◆悔悟——就是拒絕自己內在的一切惡劣成分,淨化心靈,讓心靈準備向善。


◆我們都迷路了,唯一獲救的希望,就是認識到我們全都迷路了。


◆人於自己身上加上兩個行囊,一個裝著我們的過失,放於背後。一個滿載著別人的過失,放在我們面前。人們往往只看到面前的,卻忘掉了背後。


◆智者改過遷善,愚者恥過逐非。


◆愚昧的人,都可以輕而易舉的,找出他人的過失、缺點,但同時,這也是每一個愚昧者的通病。


◆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,已經打倒了最大的敵人。


◆時常被莫名的情緒反應所束縛之人,就如落雨的湖面般,難以感受到平靜安祥之美。


◆煩惱像嬰兒——只有受到滋養才會成長。


◆放心吧!你所感到不安的事,就看你怎樣對待它,你只要好好注意自己的思想與行為,隨時努力將其導向正途,不用問事情將會如何發展,而都讓它有助於自己的成長。


◆將恩惠刻在石上,將仇視寫在沙上。


◆一個具有高超性格的人,就能成為自己的主宰。


◆若是無法成就偉大的事,就用偉大的方法,去做微小的事。


◆來自心裏發出的好意,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,它是一種無聲而重要的力量。


◆人如何看自己的命運(或如何接受它)。無疑的,比只是想要瞭解他的命運是什麼,還來得重要。


◆墊起腳尖的人是站不久的,跨大步的人是走不遠的。老老實實,是最好展現自我的方式。


◆凡事以善意解釋,心無旁騖的工作,自能不受末節枝葉的事所困擾。


◆人對任何事情,都很容易成為習慣,尤其周圍的人都那麼做時,更是如此。


◆人人都在追求富貴,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許多東西,他們應該就會把現在用在獲得財富上的精力,用來掙脫財富的束縛。


◆老是戰戰兢兢怕失去什麼的人,一定不能體會到人生的喜悅。


◆唯有捨去固有的角度來觀看事物時,才能以更包容的心,來體貼其他的立場。


◆人的行為很少出於理性,很多訴諸感性,而最大部分則來自習慣。


◆世界上沒有比專事行樂的人更傻了,因為每一種超越正道的逸樂,都有如在骨頭內燃燒著一把火,將他的生命實質當做燃料而燒掉。


◆朝向陽光,就看不到陰影。


◆世上沒有真正的黑暗,只有晦昧的眼睛。


◆將眼光放遠些,福禍本無定論,一切逆境,未嘗非福,看你怎麼用心而已。若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響,來判斷一生的成敗,即屬愚昧。


◆命運加給人的不幸,還有避開的可能,但自己加給自己的不幸,卻無挽救之路。


◆幸運只幫助努力的勇者,若將失敗歸咎於命運,那才是真正的懦夫。


◆勿以容貌的醜陋為恥,而應以內心之醜為恥。


◆自己的「短處」不可遮掩,一遮掩,永遠是短處了;自己的「長處」不可誇張,一誇張,便不是長處了。


◆有事不怕事,無事不找事。


◆被人責罵心尊敬,他人誹謗心無諍;說我短處心承認,若來打我心中清。


◆人的一生,面對什麼方向不要緊,要緊的是我們正朝什麼方向前進。


◆外界的鼓舞畢竟有限,內在的鼓舞才是綿綿不絕的。


◆謙虛不是抬高別人,也不是踩低了自己。謙虛,恰恰是一種能容忍他人的胸懷。


◆我們用什麼眼光看世界,世界便是什麼樣子,一旦我們改變了觀點,世界也會因此而轉變。


◆眾生的一切不幸,都起源於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屋子之內安和度日。


◆樂觀的人,在每種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;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一種憂患。


◆沒有一種獲利,能及得上我們擁有的一切之中,所節省下來的那樣確切可靠。


◆假如你的心靈沒有縛上夾板,那麼,一點也不算殘廢。


◆假使你討厭某一個人,那就盡你的力量去尋找他的優點吧!因為,無論任何人,都會具有某一方面的優點,只是你忽略了。


◆有一分謙退,便有一分受益;有一分矜張,便有一分挫折來。


◆沒有犧牲,而想改善人生的一切嘗試,都是白費的。


◆當敵人譴責你時,你更要仔細聽,因為那些正是能找出你微細缺點的人。


◆有智慧的人,隨時都有自己的天平。


◆你如果想快樂,就該把忍耐帶到你家去。


◆沒有欲望的人,是永遠自由的。


◆能夠將感情與理智調配得很適當,使命運不能把它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,是幸福的。


◆一個人精神的喜悅,是他力量的象徵。


◆當我們的身體和頭腦,都非常健康充實的時候,卻往往把心思用在與別人的計較,或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面,以此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生命,值得嗎?


◆如果要我找出一項,最容易帶給人們惡運的人性弱點,那就是拒絕認錯。


◆「善行」是一個人生命中唯一快樂的行動,其實善行並無大小之分,每一個良好的行動皆是。對人常保持微笑,是善行。引導一個浪子走上正軌,是善行。我們所做的善行,並不需要等待自己有相當基礎時去做,而是隨時隨地的去實行。


◆以慚愧心為質的衣物,要比任何衣裝來得美麗。


◆一顆祥和的心,要比一顆咒罵的心好多了。


◆平庸的人,會為了別人的一點批評就大動肝火,只有智者,懂得從批評他的人那裏得到學習。


◆勝利者絕不半途而廢,半途而廢的人,決不會勝利。


◆正直的人純正,必引導自己;奸詐的人乖僻,必毀滅自己。


◆有勇氣與力量,就可算是男子漢大丈夫了,但真正的勇者,則必須克服憤怒,並寬恕別人。


◆喜悅並非行善的報酬,而是行善的本身。


◆嚮往安祥的境界,那麼就試著不將任何讚謗、毀譽存放在心上吧!


◆凡是枉活一世的人,就如同撇下金子,一物未買。


◆若自己過度執著時,即使遇到了真理,也聽不到它所帶給你的啟示。


◆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,因此,我們又怎能以一個角度,來評斷萬變不同的物件呢?


◆唯一可以直接信賴的現實就是——認識現實。


◆扼殺人的不是工作,而是煩惱。煩惱如同鐵銹——機器的損毀,不是肇因於不停的轉動,而是因為鐵銹,才導致故障的。


◆太陽追不及月亮,黑夜無法超越白晝,它們各在一個軌道上浮游著。


◆習慣無法立即丟出視窗,只能勸誘它一階一階下樓梯。


◆寧可慢些,不要太急而錯誤;寧可笨些,不要太巧而敗事。


◆勝者增怨仇,敗者吃苦頭,不爭勝與負,和平成好友。


◆路旁的樹枝,對行人似乎沒什麼用,但誰要是跌倒了,卻可以扶著它站起身來。


◆不畏貧從富,不捨賤從貴,大慈平等,都無選擇。


◆目地愈遙遠,愈需要慢慢向前邁進。不要急,但別止步。


◆生活無法跟著良心走的時候,良心便要隨著生活而扭曲。


◆忿怒是片刻的瘋狂,所以你應該控制你的感情,否則感情將控制你。


◆「哀傷」會減少或阻止一個人行動的力量。


◆請記住——「競爭心」無法製造出任何美的東西,「傲慢」無法產生任何高貴的東西。


◆我們都希望一切事物,都是透過我們理性的指揮和安排,但事實上,透過主觀意識所認定的理性,就其本身而言,並沒有一定確切的善與惡,絕對的是與非。


◆言語是心的畫像。


◆絕不可揭人瘡疤或搬弄是非,而要懂得找出理由去讚美別人。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,你要咬緊舌頭;當你想讚美別人的時候,你要隨口說出。


◆「稱讚」是一種偉大的投資——不會帶給你任何的損失,而能增長人際關係的融洽。


◆無論今昔,沈默者遭到嘲笑,饒舌的人也遭到嘲笑,話多話少都有人嘲笑。世界上,簡直沒有一個人不遭人非難,但也沒有一個人永遠遭人斥責。


◆譴責別人是件愚蠢的事,在任何情況下皆無必要,而且,對自己和別人皆有害。


◆我們總是忘了語言像播下的種子,其結果是不可測量的。因此,要好好的耕耘它,並且多播下善德的種子。


◆不要拿不堪的話羞辱他人,不要譏人無知使人生愧,不要說人不如我而傲視別人,不要常疑心別人的不好。古人說:「君子不要常淩駕別人。」這也是少人怨的真理。


◆即使千言萬語,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。


◆口吐真言,永遠豎立;舌說謊話,只存片時。


◆愚者的心在嘴上,智者的心在胸腔裏。


◆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,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,反觀自己,如果它具有真實性,那麼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、閉門思過,並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。


◆想做個受歡迎的溝通者,請先——靜靜的聽。


◆任你費盡口舌,也抵不過一瞬間的沈默。


◆批評別人是最容易的,總是看到別人的不是,殊不知自己的背後也是一場笑話。


◆你聽過謠言嗎?讓它遇你而亡吧!


◆善人的榮譽,存於自己的良心當中,不在別人的嘴巴上。


◆在人群中出風頭最容易的方法,是洩露別人不知道的事情。假如,一個人感到自己無話可說時,最容易用內幕新聞使人驚訝,這樣做時,朋友的信賴便無形中被出賣了。


◆良好人際關係的成功秘訣,在於「不道人短」,而且勇於頌揚他人所有的優點。


◆若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話題了,你可以分享彼此共有的東西,那就是「沈默」。


◆在你發怒的時候,要緊閉你的嘴,免得增加你的怒氣。


◆應當謹慎你的言詞,因為它發自於你的靈魂深處。


◆對自己有信心,別人才會對你有信心,能接受別人的勸說,才能說服別人。


◆愚妄之人口氣傲慢,如同杖打自己;智者的嘴,必以謙虛自處。


◆多數人的聲音,並不能做為正義的標準。


◆那些最不受誹謗中傷的人,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。


◆要將議論的眼光放置在別人身上時,不妨先看看自己,這樣,你所說出的話,將會中肯些。


◆舌是禍福之門——多門的房子,容易吹入沙塵。


◆無論為了什麼目的,虛偽的辯論,都是站不住腳的。


◆不要跟人爭論——雖然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。意見像釘子,越敲則陷得越深。


◆欺騙絕不是件好事,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,那又如何呢?你只不過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。


◆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無內在自由,那是沒有任何價值的。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壓迫,由於無知、罪惡、自私、恐懼而無法控制自己的心靈,那麼外在的自由對我們又有什麼益處呢?


◆如果你驕傲自大、揭人之短或者給人家意外難堪,那你將失去所有的朋友。


◆突如其來的爭吵,往往會導致衝突,火苗可以燃著,也可以啐滅,兩者皆出於你的口。


◆以說話來譏笑人,這是學者的大病。


◆想知道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養如何,最好的辦法,就是看他們在口角時的表現。


◆說話的方式比說話的後果重要。


◆大多數人說對,不見得正確,大多數人說不對,也不見得就是錯誤。因為,多數並不代表真理。


◆最喜歡胡說八道的人,都是那些對事情不專心的人。因為,人們想得越少,就說得越多。


◆每個人都是無知的,只是無知的方面有別而已。


◆從來沒有人,因為吞下尚未出口的惡語,而傷了自己的腸胃。


◆扯了一個謊的人,一定被迫要再編造二十個謊去支持它,否則,就會漏洞百出。


◆一個人從說謊所得到的全部收穫是——當他說真話的時候,別人不相信。


◆圓滑、虛偽,不如撲拙、誠實來的好。


◆如果幾句自責與奉承的話,就能使一個傲慢而無禮的國王,轉變為一個忠誠的朋友的話,那你就可以想像得到,「謙遜與讚美」,在日常生活中,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了。


◆執拗的人,並不能擁有意見,而是意見擁有他。


◆對於驕傲成性的人,世界有如一座破鐘,只有不和諧的聲音,而不能產生悠揚的樂章。


◆喜好嫉妒的人,與其說從自己的事物中尋找快樂,無寧說從別人的事物上尋找痛苦。


◆表示「不知道」是無害的,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。任何人都無法知道所有的事,但如果明明不知道的事,卻裝成知道的樣子,是很容易造成危險的。


◆不是老而頑固,而是頑固而老。


◆青年人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光,便是坐而沉思如何得財之時。


◆我們最容易犯的過錯,就是輕率的斷定別人為好人、壞人或愚者、賢者。人是像河川一樣,不斷在流動變化的。「人」——並非每天都以同樣的面貌存在,人是有各種可能性的:傻瓜可能變聰明,惡人可能遷善。反之亦然,這就是人的偉大之處。因此,我們如何去判決一個人呢?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呢?或許在你下判斷的時候,他已經變成另外一個人了。


◆說話浮躁的人,如刀刺入。而智者的舌頭,卻能成為醫人的良藥。


◆人越是接近真理,越能包容別人。


◆西洋杉儘管高大,仍留下空間讓矮小的蕈菌生存。


◆真正偉大的人,會使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。


◆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教師,他不會邀請你進入他的智慧殿堂,而是引導你到(你)心智的門檻。


◆能知足便是富,能求退便是貴。


◆「施予」和「感恩」——就像幽默與笑一般不可分離,亦如微風吹過和風鈴的呢喃。感恩使得施予的美德節奏活潑,這種活潑的節拍,使得沉重的世界為之輕快。


◆我們越習慣於「滿足」,就越減少喪失的恐懼。


◆在我們已經為自己所說的話,後悔過一千遍的時候,是否曾經因保持沈默,而後悔過一次?


◆心暗時則所遇皆禍,眼明時則途遇皆寶。


◆雖知自己是正確,而能沈默到底的人,最能發揮強大的力量。


◆小孩子柔嫩的手指間,往往擁有大人頑強的手所把握不住的真理,雖然,成熟的人,會以發現它而自豪。


◆能啟發心智的娛樂,才能使人心安意適。


◆戰勝自己,是獲得自由的最好方法。駕御自己,是不被別人控制的最佳良藥。


◆深窺自己的心,而後將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。


◆聰明人總是省察內心,從那裏找到恒久的平安。


◆真正的愛,並非相互凝視,而是共同朝同一方向凝視。


◆人人捐出一根線,窮人可得一件衣。


◆人因怕死而祈求長生不老,怕容貌改變而濃妝豔抹,因厭棄年老而祈禱青春,永遠不斷的追求不變的事物,有如走進無花果林中,如何能尋找得到花朵呢?


◆思想的力量,若能以道德為舵,就會變得偉大而穩固。


◆草木不經霜雪則枝杆不固,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。


◆當我們一無所求,我們就擁有一切。


◆「人生如夢」,這出戲演得如何?只有在落幕之時,才可以下斷語。


◆人生有如一本畫冊,它的內容,端看你個人如何去彩繪之。


◆購買不需要的東西,不久,便買不起他所需要的東西。


◆人所認識的世界,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片斷,是極不完整的。這種極不完整的感覺,所得知的種種知識,多半是不正確的一種假像,而人們往往認假為真,把心態都扭曲了。


◆心的意志力,是無法估計的。一滴水,我們看不出它的力量,但如把它滴入石縫而結冰,就足以把石頭撐裂。


◆當山崩的時刻,一粒落砂,也能引起更大的災難。


◆左畫圓、右畫方,則兩不成。


◆太陽是不會失信的,它天天依照時刻到來,儘管受著風吹雨打,一有機會依然出現,它從不表示意懶心灰。


◆對於自身的不幸掛念愈久,它傷害我們的力量就愈大。


◆若只是借重某一句哲理,來鞭策自己去實踐,那是不夠的。實踐,必須要彙入空性,方為究竟。


◆時間是一個健談者,它對我們解釋一切,你不需要在它發言之前先提出問題。


◆不尊重別人的,便得不到別人的尊重。


◆只有自己能夠傷害自己,而苦惱也來自本身,除非自己傷害自己,否則,你永遠不會是一個犧牲者。


◆愛挑別人毛病,是由於遺忘自己的缺失,而產生的現象。


◆設若只因小過,就將他人剔除,則無需多久,即無人能與你相處,因為和睦來自寬恕。


◆憤怒,使他人遭殃,但受害最大的,卻是自己。


◆人總是很容易看見別人眼中的芒刺,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。


◆假如,你不向別人期待任何東西,也不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什麼,那麼任何人對你,都不會造成恐怖的現象。但,如果你的幸福,在別人的掌握中,那麼,你就必須不斷地對別人懷著恐懼。


◆不要讓邪惡的意念、不良的情緒在你心中生根,你應該把他們當成「癌」一樣,小心防範它們的感染。


◆只要一個人擋在他自己的路上,一切似乎都擋住了他的去路。自己的心是最大的障礙,也是最大的距離。


◆每個人都難免有以牙還牙的心理,被打了一下,就想回打三下。本來是有解決之道,卻由於彼此燃燒著憎恨之火,相互傷害,終於導致兩方的挫敗與滅亡。


◆揮霍無度的人,等於將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。


◆我們常以不正確的觀念,來看待這個世界,並且,不以它本來的面貌視之,而是透過一層主觀意識,加上了有色眼鏡。


◆我們衡量他人的尺度,其實是自己心中早有的成見。


◆如果你要寬容別人的過錯,請將眼光放在自己身上。


◆當你先從不好的動機來看人時,你要知道,你的精神正在下降了。


◆最可怕的「不信」,是對自己的不信賴。


◆錯誤終歸毀滅,無知即是痛苦。


◆憎恨,並不立刻結惡果,但它如同隱藏在熱氣下的火,逐漸焚燒著,而終讓心懷憎恨的人身受其害。


◆「偏見」是進步的最大阻礙。


◆敵意不能鎮壓敵意,放棄敵意方可消弭敵意,此乃古今通則。


◆自卑感是人格的泥沼,一旦你身陷在裏面,便會失去上進的勇氣。


◆哭泣,不能減少昨日的哀傷,只會消除明天的力量。


◆疑心是友誼的毒藥。


◆一個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!


◆自私——是一種慢性毒藥。一旦上癮,即不能自製,倘至飽和的程度,會使人生充滿痛苦與失望,終歸毀滅。


◆處罰,必須基於一種瞭解,才能發揮感化的作用。


◆盲目的熱情,不但無益,且足以害事。


◆拖延是不能成事的,只會讓自己在最後關頭焦頭爛額。


◆「幸福」是沒有後悔之後的滿足。


◆信義是最寶貴的財富,實話的味道最好,智慧的壽命最長。


◆知足心地寬,貪得宇宙狹。


◆少吃儉用,免紛擾於心田。知足除貪,播馨香於意地。


◆滿桌好菜,不如飽。綾羅綢緞,不過暖。


◆要能忍受落葉禿枝的醜陋,才有重新綠意盎然的時節。


◆人一悲觀,智慧就會枯萎,繼而失去判斷力,而不知所措。


◆此許忍耐,價值勝於大量智力。


◆虛幻不能產生真實,就像骯髒不能產生清潔一樣。


◆追求名利之人,如以手掬水,掬得一時,終會流失。


◆越是想把自己背負的痛苦推到一旁,它越是成為一種負擔。


◆學習拔除因無知而來的頑劣與叛逆,任何時候都不嫌太晚。


◆如果想更上一層樓,就不要以現在的成就為滿足。因為,人是很容易停步不前的,如果你以現在的自己為傲,等於宣告了你的毀滅。


◆在惡意的人群中不懷惡意,在拳握刀拔的人群裏言行溫順,在與執著的人相處而能不執著,是謂聖者。


◆在人與人之間有爭端發生的時候,無論爭執的程度如何不同,一定是互爭的兩個都不好。如果只有一邊不好,爭論便無法燃起。火柴,是無法在鏡子那般光滑的表面擦出火來的。


◆「知恥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。無有羞恥心的人,容易陷入罪惡火中。


◆當死期將至的時候,皇上和奴才又有什麼分別呢?若有人掘開死者的墳墓,他必認不清那個是貧?何者是富的?


◆高手仗著名氣,由於自認為熟練,而無法知道自己亦有拙劣的地方。拙者,本來就嫌工夫不到家,對其拙劣之處固然不知道,偶有高明的地方,往往亦不自知。因此,無論高手或拙者,都應相互切磋學習。


◆凡栽下不良的種子,而期盼有好收穫的人,是徒勞無功的。


◆一知半解,適足以歪曲真理。無知無解,則根本不懂得真理。


◆人之所以痛苦,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。


◆成功者的思想有如一把鋼鑽,只朝單純一點的——驀直鑽去。


◆若想成為堅強的人,則必須像水一般,沒有障礙物時,水便流動。裝到四方形容器,它就成為四方形,裝到圓形容器,它就成為圓形。因為,水有這種謙遜的性質,所以,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,比任何東西都強。


◆贏家像河流一樣,他們找到一個管道,便循著這個管道前進。失敗者像沼澤,他們到處遊移,什麼事都只做一點,結果一事無成。


◆責任與自覺,是成功的開罐器,配上毅力及勇氣,打開了這一層「阻礙」,就能享用罐內豐盛的成果了。


◆充滿熱誠的人,會像磁石一樣,深深吸引四周的人。


◆知足的乞丐,強過貪求財物的富翁。


◆快樂就像一副眼鏡,可以校正你心靈的視力。


◆快樂有如香水,向人灑得多了,自己也必沾上幾滴。


◆土木工程的技師,懂得如何疏導水流,箭匠能把箭做得十全十美,木工能把彎彎曲曲的木材,刨至平滑。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整頓自己。


◆別人教給我們的真理,只不過像義肢、假牙裝在我們身上而已。唯有通過自己的思索獲得的真理,才是屬於我們的。這樣的真理,才能為我們所運用。


◆每一個人都要親身經歷,才知道爐灶是燙的。


◆德行——是我們所該追求的,是盜賊無法搶,暴君無法侵害,你死後仍能留下來,絕不會腐朽的財富。


◆在你的內心裏,有一塊磁鐵,可以吸引真正的朋友,那塊磁鐵就是「無私」,也就是處處先為別人著想。


◆有理不在聲高,事實勝於雄辯,娓娓道來勝過言詞激烈咄咄逼人。有些事理,說不如不說好,乾脆任其火燒牛皮自轉彎。


◆修行就好比彈琴,琴弦張得太緊或太鬆,都無法彈奏出美妙的樂音。過分勇猛的修持,但忽略了修行所需要的腳踏實地、按部就班,可能會導致反效果。因為,過與不及,都是不正確的態度。


◆從智慧的土壤中,生出三片綠葉:一片「好的思想」、一片「好的語言」、一片「好的行為」。


◆人生最甘美的東西,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。香料必須經火燃燒,才能發出濃郁的香氣,泥土必須耕鬆,才適於下種,麥子必須磨碎,才能做成麵包,一顆破碎的心,最能體會到豐盛的喜悅。


「◆「過去」只是一個序幕。倘若一直懊悔在以往的錯誤中,因而自暴自棄,不知珍惜擷取經驗,把握現在,則如駕駛車子時,老望著倒後鏡一樣,會因此而疏略了前面的道路。


◆輕信傳言者,終至以追悔的牙,咬傷自己的手。


◆有智慧而不將其貫注在生活中的人,有如一個隻耕田而不播種的農夫。


◆如同雪花不著痕跡的降落地面,人生看似不重要的事,一件接一件的發生。如同雪花堆積,我們因此養成了「習慣」。一片雪花降落雪堆,看不出雪堆有什麼變化,一個舉止不論如何顯著,也不能造成人的性格。但是,如果暴風雨引起雪崩,掩沒山下的住戶居民,就像惡劣的習慣一經引發,便會掩沒真理和美德。


◆人有兩隻耳朵,一個舌頭,其意義在使我們多聽少說。


◆謠言就像泡沫一樣,你愈攪和,泡沫就越多,不管它,它反而消失了。


◆不要拘泥於自己的意見,我們必須拋除偏見,才能以完全自由的頭腦來判斷事物。不顧風向的轉變,一直張著帆航行的航海者,絕對到不了他的目地的。


◆一隻猛鷹,在練習飛行時,總是隨風而飄,但當它遇見了危險,轉過頭來迎風而飛時,卻往往能飛得更高。


◆飛蛾不知道被焚燒之苦而撲火,魚兒不明危險的而上鉤。但我們雖然很清楚,不幸的網將為我們張開,卻仍然離不開官能的享樂,從這一點看來,人類實在是不聰明啊。


◆人生,像一個喝醉酒之後爬在桅杆上的水手,隨時都可能跌下來。


◆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做英雄,總得有人坐在路邊,當英雄們經過時,為他們鼓掌叫好。


◆結局良好的乞丐,強過毫無成就的領袖。


◆過合理生活的人,就如同提著燈,遠遠照亮前方而行走的人;這樣的人,永遠不會走到燈光所照著的盡頭,燈光永遠在他前頭引導,引他前進。


◆一個鐘擺的功能,不在於速度,而在於準確。心智的敏捷並非長處,而在於深沉。


◆就像雙手掏起的沙粒,從消瘦的手指間快速泄下一般,時間沙沙地溜走,它們是多麼短暫和寶貴!但念無常慎勿放逸。


◆大部分的人生問題,都能像解代數方程式一樣得解,其解答都表現出一種「最單純的形式」。


◆生命的展現與回復,乃至消失,猶如水的循環,蒸發在陽光中,而後又凝聚為雨露。


◆生命就像一部縫紉機,你放下去什麼,就裁出什麼。


◆水能熄滅熊熊大火,挽救即將付之一炬的房屋。同理,懂得觀照的智者,也能將自我或外在環境的憂患,消之於無形,宛如一陣風吹散棉絮一般。


◆如果想要自己的生命韻律優美,就必須調整好心靈的收音機,使心中念念平和,自然我們的心靈就會澄淨,才能接收到和諧的韻律。


◆信奉外在的世俗法則,就等於佇立在街燈下,只有在燈光照耀的範圍內是明亮的。但歸依宗教的人,像手上提著燈籠,他一直往前走,光芒就一直在他的前方,鼓勵著他前進,隨時在他前方,為他展現具有新鮮魅力、明亮的空間。


◆同大多數會飛行的動物比較起來,蜜蜂何其藐小,然而,它釀的蜜卻是最甜美的。


◆象總是被畫得比實際還小,跳蚤則總是被畫得比實際還大。


◆喋喋不休的人,像一隻漏水的船,每一個乘客都想要趕快逃離他。


◆小事情往往令人苦惱,你可以躲過迎面衝撞而來的大象,卻避不了蒼蠅的侵擾。


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,往往在於———人太喜歡用言語造門,用心打鎖。


◆如果將一隻硬幣放在空氣中,久而久之它必氧化而生銹。同理,一個人若不能時常磨煉自己的身心,也會像鐵一般,於不知不覺中腐朽。


◆做事如果缺乏至誠的信念,就很難成功;既使成功,也如同建築於沙灘上的閣樓,經不起風吹雨打,並難逃傾覆的命運。


◆蝸牛靠著它的毅力,才能爬到安全的地方。


◆老是在球後面慢慢走的人,永遠不會成為選手。


◆效法郵票—緊貼一物,直達目的。


◆事情所表現的具體性後果,都是由某種看不到的力量所產生的。在我們聽到槍聲以前,子彈早已發射出去了。決定性的事情,乃完成於思想之中。


◆要求所有人,都和你持相同意見,是不可能的,就是因為意見分歧,才會有「賽馬會」的產生。


◆言語,應像夜空中溫柔的星星,不該像除夕夜的爆竹。


◆像淺溪一樣終日不滿的人,是無法把握現在的,而像大河般浩蕩、沉穩又波瀾不驚的人,對自己的生活,必定充滿喜悅。


◆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,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。仁者隨緣而住,亦只是吸取智慧,而不迷失於他物之中。


◆一支溫度計,只能反應它周圍環境的溫度,但一支自動調溫器,會隨著環境來改變它的溫度,你是要如一支溫度計還是自動調溫器。


◆假如一個人手未負傷,他碰到蛇的毒液也不會有問題,健康的手,毒液對他並無危險。自己不製造惡,惡對他就沒有毒害。


◆謠言,像是一個老太婆,你只要任憑她們,在那裏嘮嘮叨叨,喃喃自語就好了。


◆人,應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,才能將強烈的情感導向正軌,發揮有效的力量。就好比蒸汽機的氣體,奔騰澎湃,一定要給予適當的調節與引導,才能合於正用。


◆當我們坐在移動的船上看船,並感覺不出船的移動,但假如我們看船外之物,例如眺望遠岸,便立刻能感覺出來,人生也有與此相同的情形。


◆請別小看煮蛋這件事,它也是有秘訣的,所謂的秘訣就是「循序漸進地,去完成一件事情。」


◆如果醫師治不好你,那麼就讓這三位來為你醫療。第一位名醫稱為「節食醫師」,第二位稱為「平靜醫師」,第三位稱為「快樂醫師」。


◆從來不運動的人,即使只是激烈行走,亦可能導致心臟麻痹,空腹時,一下子吃得過飽,則可能引起腹痛。可見,突然採取極端的行動,都會產生抗拒反應。因此,我們的一言一行,都不宜極端。


◆蒼蠅無法飛進緊閉著的嘴。


◆「嘲謔」與「譏諷」,像嚴冬刮過臉的冷風,是會傷害人的。


◆為了拔除紮在腳上的刺,往往必須借助另一根刺,而腳上的刺一旦拔除,兩根刺同時都可以丟棄。同樣地,為了除去蒙蔽「真理」的無知,知識有其必要性,但要知道,知識,它只不過是一種工具。


◆小苦惱,會使我們脫離自己,可是大苦惱會使我們回到自己。有裂痕的鐘,聲音是混濁的,把它分成兩半,聲音將又變得清脆。


◆煩惱,並不會因為我們拉高被單,蒙住眼睛,拒絕面對它而放過我們。


◆煩惱像一把搖椅——它可使你有事做,但卻不能使你向前一步。


◆積累塵土千萬堆,便可形成崇山峻嶺,彙集無數溪流,便可形成長江大河,大智慧的人,對各色人等的意見,兼收並蓄,雖自認正確,而不排斥他人的不同意見,如此,才可認識真理。


◆假如風雨來襲的時候,我們看到有人不修屋頂,不裝門窗,而奔向戶外去風吹雨打,並對著風雨咆哮,命令風往右吹,雨往左移,我們一定會說這個人是個瘋子。可見,當我們不根除自己內在的惡,只是對著世界上的種種惡行發脾氣,與上述的做法並無兩樣。要根除世上所有的惡行,並非我們能力所及,假如世人能從教導別人轉而多教導自己,世界上的惡將會逐漸減少,大家也將會活得更輕鬆、愉快。


◆作偽的人,常能裝飾至最美麗,猶如燃放煙火,雖一時璀燦,不久亦熄滅。一個人行事的真偽,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的。有內心的信實,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。


◆把理性做不必要之用途的人,就像黑夜裏才有好眼力,大白天反而盲目的貓頭鷹,他們將理性用於徒勞無益的學問時,雖然顯得非常銳利,但,真理的光射向他們的時候,卻什麼都看不到。


◆當你為別人不公平的指責而氣惱時,記得只要自己心安理得就好。凡事盡力而為,然後再張開一把心靈的保護傘,躲開責難的雨滴,不要被那些風言風雨把你淋濕了。


◆怠於今日者,明日更難矣。


◆不知把握因緣虛心學習的人,就有如放在碗裏的湯匙一樣,即使浸浴在瓊漿玉液裏,他也感覺不出來。


◆飛入暴怒裏的人,通常很難著陸。


◆如果以厭惡之情對待世界,就如同戴上墨鏡般——眼前一片陰暗。


◆尖酸刻薄的朋友,好像匹野馬,不管誰騎在它的背上,它都照樣嘶叫。


◆在這世上,絕不能以怨恨止息怨恨。瞋、嫉或執意的報復,對人對己都百害而無一利,這是一種無知與愚癡的表現,唯獨以無怨才可止息,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。如果,生生世世都在恩怨的漩渦中翻滾,結果將導致兩敗俱傷,就有如刺人的蜜蜂,當它將身上那根刺拔出來之後,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。


◆無知的情欲,會如同藤蔓般不斷蔓延下去,他就像尋找果實的猿猴,飛跳於森林中的樹叢之間,從一種生活徘徊到另一種生活。被這種充滿毒害的情欲所俘虜的人,他的周圍將纏繞著各種煩惱,如同藤蔓之層層纏繞。反之,克服自己強烈欲望的人,一切煩惱都會如同兩滴從蓮葉滾落一般,從他身邊消失。


◆可怕的念頭,就像一陣驟雨,把向上的山路蒙住,看不見山徑了。


◆人的生活,雖是自轉的輪子,但這個輪子,卻由它無限小的旋轉,而轉向四面八方,而後轉入新的、無限大的輪子裏。


◆「痛苦」是一件很有用的東西,它好像蟾蜍,雖然醜而且有毒,但頭上卻帶著一顆珍珠。


◆憤怒之於我們的生活,就像軍隊之於國家的關係一般,由世界局勢來看,國家需要軍隊,但若讓軍隊主宰一切,則國家會失去一切。


◆有自尊心而無自信心的人,等於一座房屋有棟無梁,它的維繫力必然很脆弱。


◆想要滿足自我的欲望,就等於是用稻草去熄滅火一般,無法止息。


◆一個沒有歡笑的人,就如一輛沒有彈簧的貨車,每當經過不平的路面,裏面的人就得飽受顛簸之苦。


◆危困,可以考驗一個人的耐力,安泰的境遇,任何平凡的人都能適應。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,所有的船隻,都可以並駕齊驅,但當命運的鐵掌擊中要害時,卻只有大智大勇的人,方能泰然處之。


◆現代人生活的腐敗,尤其是愚劣的情況,大部分是由於他們陷入爛醉狀態,無法自拔而產生,爛醉的人又如何靜下來,做他在世界上該做的事呢?


◆人們不會去搖撼貧瘠的樹林,只有那些掛滿金色果實的,才有人用石子打它。


◆財富如同肥料,一直堆放不動的時候,便會腐爛發臭,散佈開的時候,卻能使土地肥沃。


◆沒有比欲愛更烈的火焰,沒有比憤怒更不吉祥的骰子。被欲愛驅使的人,就如同陷阱中的兔子般,怎麼跑也脫不了身。


◆罪惡的歡樂,如有毒的麵包,雖然它可療饑一時,但到後來卻換來死亡。


◆我們所犯的惡業,雖如新擠的牛奶般,不會馬上凝固,但它卻像被灰燼掩埋著的柴火,那嫋嫋青煙,永遠跟在你的背後,擾亂你心靈的安寧。


◆喧鬧(雄辯)已被證實沒有什麼價值,就拿一隻母雞來說,她只生了一顆蛋,就咯咯的大聲啼叫,感覺自己好像生了一顆小行星似地,那麼了不起。


◆如果兩個人互相敵對,那是兩個人都不好。你在零上面無論加多少個零,答案還是零,懷有敵意的人加在一起,出現的終究還是敵對狀態。


◆無論多壯實的樹,如果許多鳥兒不斷的飛來螫樹幹,吃樹葉,不多時日,樹自然就會枯死。同理,喜歡喧鬧奢華的人,終究會為奢華所牽,而成了妄想的俘虜,而看不清楚自己的心。


◆用繩子綁有腥味的魚,繩子就有了腥臭味,手握了那條繩子,手也會留有腥臭味。同理,我們受到來往交接的人影響甚大,他們可能使我們變好或變壞,這點務必要留意。


◆憂慮是思索的毒化,使你於同樣的狀態中轉圈子,並阻遏了一個人的生氣及活力,讓你在同一點上,反覆痛苦,失去了觀照的智慧。


◆冷酷的「傳言」如在車輪上滾動,在它前進中每經一手,都替它加上潤滑油。


◆唯有穿鞋的人,才知道鞋的那一處擠腳。


◆把石頭丟進大河,河水並不受到影響,有信仰的人,若因別人的惡評而心亂,他就不是大河,而只是水塘。


◆說謊的人,好像是希望自己隱藏在濃霧裏,如果他左右移動,就有碰著真理的危險,因為,一俟濃霧消散,他便完蛋了。


◆佛說一切法,對治一切心;我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


◆諸法到頭皆是幻,萬緣放下少留情,大地山河一片雲,太陽一出便無蹤。


◆千年石山古人蹤,萬丈岩前一點空,明月照得常皎潔,不勞尋討問西東。


◆菩薩不隨世俗境,常念知足身心清,安貧守道平等性,惟慧行持入正心。


◆若依空談德不行,習病非治轉向深,貪瞋漸漸變惡行,殺害慧命佛難生。


◆忠誠老實不貪心,道在心中勿外尋,善惡因果自己種,苦樂因緣隨心生。


◆惹上是非身心貪,忍吞一氣值千金。諸事若能尋常性,耐火不燒功德林。


◆若能寬讓口無諍,耐平心火福祿生,若能安靜暴燥性,耐息瞋恚吉祥身。


◆見諍終日喧嘩生,久遠難能得清心,若依言論求明性,枝葉亦可偽作根。


◆或向溪前照碧流,或向岩邊坐磐石,心似孤雲無所依,悠悠世事何須覓。


◆久住寒山凡幾秋,獨吟歌曲絕無憂,饑餐一粒伽陀藥,心地調和倚石頭。


◆白雲朝影靜,明月夜光浮,身上無塵垢,心中那更憂。


◆一片烏雲,就能遮住陽光。


◆一線斷散,就能散失一串珍珠。一種思想,就能毀滅一個靈魂。一句言詞,就能傷害一顆心靈。


◆大事難事看擔當,逆境順境看襟度;臨喜臨怒看涵養,群行群止看識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文恭錄自  高雄文殊講堂   慧律法師之清心語錄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嘉的世界 的頭像
    艾嘉的世界

    婚宴主持人~艾嘉

    艾嘉的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